价值观能够反映人的行为和心理倾向。它具有定力作用,决定着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价值观的树立将会推动孩子的长远发展;它还可以提升孩子的人格层次。
为什么价值观能够反映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向?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如何认识与萃取孩子的价值观?家庭里的价值观教育,对孩子特别重要。
价值观对一个人来说会有以下三个特别大的重要作用。
第一,定力作用。
价值观具有定力作用,它决定着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会走什么样的道路。
从孩子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他选择做黑社会老大,那么,他心底里就是崇尚暴力,由于受到这些念头的支配,长大后稍不注意他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想当解放军,那有保卫人民、保家卫国等这样一些价值观支配着他。所以,价值观首先有一种定力作用,决定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
价值观还决定孩子和外部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跟他人、跟社会、跟自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大部分孩子都特别痛恨虐待动物的人,但是为什么有人会虐待动物呢?从心理层面上讲,虐待动物的人的心理肯定是扭曲的,他有心理疾病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从价值层面上讲,虐待动物表现了他对生命的一种恶毒态度,这也是他自身价值观的导向。所以,价值决定会影响人们对周围人的态度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这是价值观的第一个作用——定力作用。
第二,推动作用。
价值观的树立可以推动孩子的长远发展。孩子为什么要好好读书,为什么想好好读书呢?因为他有目的和追求。如果他没有目的和追求,就会特别不情愿读书,就会感觉天天读书特别烦,没有意思。
我曾经问过一个孩子:“你为什么读书啊?”
他回答说:“不知道!”
再问,他会说:“都是给我妈念的,我妈天天逼着我。”
事实上,很多孩子真的没有很好地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们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没水没电,生活特别艰苦。他们想得很简单:必须把书读好!因为他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需要改变他们那个地方的生活状况,他们就会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特别努力地学习。
我接触过很多大学生,他们当中有两种人。一种是从外地很偏僻的农村考来的,他们十分努力地学习,就是想获得好的成绩,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而城里的学生就完全相反,很多人从来不好好读书,整天吊儿郎当总是逃课,心想:“我反正考上大学了,家里也不管了,任务就算完成了。”所以,考试不及格是经常的情况。
这两部分人互相不服气,好好读书的学生心想:“瞧你们城里的孩子,整天吊儿郎当的不好好读书。”城里孩子想:“怎么就不行了?我看你们整天努力表现,天天就想挣钱、当官,真是没劲。”
好好读书的学生说:“我努力,因为成功让我快乐。”城里孩子说:“成功快乐?我平庸可我更快乐。”
我们不去评判两类人哪个更值得提倡,但是应该有一条既获得成功又获得平常心态的道路。这种现象说明,孩子未来想做什么,人生道路怎么走,自身的价值观起了特别大的作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价值观是人前进的一种动力。
第三,提升作用。
如果把人按精神状况来分,有两种类别:一种叫做幸福的人、快乐的人;一种叫做痛苦的人。但是,是不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一定是个有钱的人呢?是不是快乐和幸福跟钱和社会地位是连在一起的呢?答案就是——未必。
除此之外,人还可以从道德上分类,会有高尚的人和卑劣的人。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物质方面的富足他还需不需要有精神层面的享受呢?孩子到底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在整个人群中属于精神高尚的人?又是什么在推动着孩子不断提升自己人格的层次呢?简言之,是价值观,是他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追求幸福的方式。
父母在培养孩子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1)榜样作用。孩子善于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的价值观会对孩子起到参照作用。
(2)引导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以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引导作用。
(3)监督作用。父母要负起监督孩子的责任,及时对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