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社区 巧蓓知识 巧蓓知道
巧蓓母婴官网 » 巧蓓知识 » 早期教育
对付粘人孩子有技巧

对付粘人孩子有技巧

时间:2014-06-24 04:00:04    来源:巧蓓母婴

  婴儿出生1周以后就能盯住人的眼睛看了,6周以后他就会对人微笑了。父母,特别是母亲,通常是孩子最早认识的人。从这时起,父母和婴儿之间开始建立起美好的关系。  婴儿在四五个月时,已经能够认识父母,但是,他并不在意父母的离开。其实,这时感到舍不得离开的是父母而不是婴儿。婴儿8个月时,尽管他会对最常出现在他身边的人表示喜爱。但是,无论那个人是否在他身边,他都不会感到不安。对他来说,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 
                    
  然而,孩子从这时开始就能够意识到身边的人走开了,以及走开的是谁。他能够辨认熟人的面孔并开始对陌生人产生戒心。他不信任生人。 
                    
  从这时起,孩子开始从父母那里寻求保护,尤其是当他看到陌生人或到了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婴儿此时的警惕心是正常和健康的。当他长到几岁时,这种戒心就逐渐减轻了。孩子将在他整个一生中不断提高与生人交往和对付新的情况的能力。 
                    
  有些孩子很难离开他们的父母,即使没有生人在场,也总是你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当他意识到你要出门时,他会扑上去抱住你的腿又哭又嚎,把你们都搞得很累。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粘人有妙招

 

  我们想要培养的孩子是健康、活泼和具有独立性的。我们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指导孩子,鼓励他自己动手做事,并表扬他的独立性。每一次表扬都可以激励孩子在你离开他时仍保持这种独立意识。 
                    
  ●让孩子有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婴儿的小床是最早专门属于他的地方,这里对他有特殊的意义。 
                    
  ●做游戏。对婴儿来说,不在眼前的东西就是“不存在”。你可以和他做一个游戏,用手蒙住脸,使他看不见你,然后再把手移开。你再露面时他会惊喜的。5个月左右的婴儿很喜欢这个游戏。这个游戏能够使孩子感到愉快和训练孩子对外部事物的信心,同时也能使他们形成妈妈会回来的意识。 
                    
  ●“藏猫猫”。孩子长大一些时,你和他玩“藏猫猫”的游戏,并逐渐延长你躲起来的时间,甚至可以走得远一点。它可以帮助孩子通过玩来适应同你分开。注意:你躲起来的时间不要太长,你也不要走得太远,不要使孩子感到害怕,做游戏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为了惩罚。 
                    
  ●为孩子布置玩耍的环境。当你孩子学会爬或走以后,他会越来越勇敢,愿意四处走动。他能爬向你或跑到你身边,和你一起玩。这是很有益的活动。因此你一定要把房间安排得很安全,这样当你没有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时,他也可以自己活动一下。但绝不能让不满1岁的孩子自己跑开多达一两分钟,当他又跑到你跟前时,你要很高兴地欢迎他,并和他玩一会儿。 
                    
  前期准备:你和孩子不可能总呆在一起,孩子应该学会知道,尽管你有时出门了,但你会回来的。孩子呀和其他成年人及小朋友交往以便发展他的社交能力。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襁褓中就经常接触生面孔的孩子自主能力较强,父母离开他们时,很少感到害怕。 
                    
  物色合适的保姆:你一定要把孩子留给一个会照料孩子并且爱孩子的人。孩子看到你要离开他而大哭时,你不要表现出过分不安,因为你的神情又会影响到孩子。每个父母在和孩子分手时都感到对不起孩子,不知如何才好。但是,你要记住你的任务是教还分手时,他能高高兴兴地同你再见,因此你要放心地离开他。 
                    
  ●先让孩子和保姆熟悉一下。如果是一位新保姆,你可以请他在你出门前一个小时就赶来,这样他们彼此可以先适应一下。你也能够感到放心。保姆和孩子玩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离开一会儿。 
                    
  ●保持孩子的习惯。告诉保姆孩子平时的起居、玩耍规律以及孩子的爱好,这样,即使你不在家,孩子的生活规律也不会改变。 
                    
  ●趁孩子玩的时候离开。你最好趁孩子不注意时离开,这样对你们俩都好。比如孩子正忙着做游戏或吃饭时,他的注意力不在你身上,你可以在这时离开。孩子正缠着保姆和他做游戏也是你离开的好机会。 
                    
  ●告诉孩子你的计划。告诉孩子你准备什么时候走,到哪里去以及什么时候回来,即使他还没有时间概念,你这样做也可以使他感到放心。你把这些内容写在纸上交给保姆,她也可以用这些话安慰孩子。 
                    
  ●不要不辞而别。悄悄溜走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这会使孩子非常不安。有些孩子喜欢两次告别,他们对你说再见后,还要站在门口向你挥手告别。另外一些孩子发明出自己的告别程序,例如,郑重其事地拥抱和亲吻。 
                    
  为孩子去新地方做好准备:如果你要把孩子托给别人照料,事先要让孩子先熟悉一下环境。如果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儿,以及去那里后的情况,我们就会感到心里更有数,孩子也是如此。 
                    
  ●事先访问。在你把孩子送走之前,先带他去做一次适应性访问,让他熟悉一下环境,再让他同将要照看他的人玩一玩。 
                    
  ●向保姆介绍情况。如果你还未见过保姆,一定要给她写信或打个电话,向她介绍孩子所有的情况,孩子的喜好,个性,习惯等。 
                    
  ●给孩子找个伴。可能的话,帮助孩子结识一个将要和他在同一个环境里的小伙伴。 
                    
  ●同孩子谈谈将要发生的事情。告诉孩子他在新住处会碰到哪些情况,他将在那里看到什么和做什么事情。 
                    
  简短的告别:你离开孩子时不要犹豫或感到担心和内疚,对孩子说过“再见”后就迅速离开。不要让孩子感到你的离开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情,或者觉得只要他哭闹得足够厉害,你就会改变主意,留下来陪他。 
                    
  ●要勇敢。如果孩子因为正玩得高兴而对你的离开表现得无所谓,你不要觉得受了伤害,你应该很自信,知道孩子很爱你和信任你。 
                    
  ●安慰,但不迁就孩子。如果孩子一想到你要离开时就心神不定,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告诉他你很同情他,但你必须要走。你可以非常平静地对他说,我会回来看你的,说完就立即走。 
                    
  ●对付“第二天的忧郁”。有时候你第一天离开孩子时,他并不在意,但是第二天他就不愿意让你离开了,这并不是他在那里过得不愉快,而是因为他意识到又要和妈妈分开了。如果每次你都很自信地同他告别,他的感觉也会好起来。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下一次你离开你的孩子时给他多多的爱。如果他抱着你不放,不要断定他已经被你惯坏了,他这样做仅仅是想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只要他的独立性在逐渐发展,这一切都是正常的。你平时要更多地同孩子在一起,如果你离开家时孩子没有哭闹,你要好好地亲吻和拥抱他。 
                    
  ●鼓励孩子的独立精神。不要事事都替孩子操心,而是让孩子尽量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确实做不好说才帮助他一下。要尽可能鼓励他自己完成,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功。但是,如果孩子未能完成一件事情,你绝不要表现出失望和生气。

其他相关知识
06-24医生建议:婴儿学步车慎用       很多家庭买学步车是为了帮助不会走路的宝宝学会走路。在某种程度上,学步车给了宝宝...
06-24玩具的种类和功能对父母来说,了解玩具的种类和它们的教育功能十分重要,玩具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
06-240~6岁的孩子玩的游戏0~6岁(学龄前)的孩子的游戏是极其丰富的,在0~3岁年龄阶段,他们玩的游戏称为感觉运动游戏,...
06-24促进智力增长的新发现说悄悄话       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其中大脑是“总司令”。在人的一生之中,脑部发育的最高...
06-24四个一岁左右孩子的游戏一、球和大型娃娃。      当你把球滚给孩子时,他会把球再滚给你。球的大小以直径10厘米为...
06-24如何训练1个月宝宝玩追视玩具这个年龄的宝宝,家长应每天给孩子看红色绒线球、追视红光。家长可慢慢拿着红色绒线球抖动让宝宝...
06-24带孩子到公园去玩父母可带孩子走出家门,到自然条件优美、空气新鲜的公园去玩。让孩子在公园内玩一些运动器械,如...
06-24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玩耍的内容及其特点各种年龄段幼儿玩耍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年龄小的,玩的东西一般是外表特征明显;年龄大...
06-24玩具在婴儿智力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玩具在婴儿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玩玩具,可以增加婴儿的肌肉锻炼,促进动作...
06-24昂贵的早教真能开发潜能吗  这样的早教有效果吗?   市民尹先生反映:去年我喜得千金,都说现在的孩子出生7个月后就要...
06-24教孩子游泳游泳是一种比较好的运动形式,孩子在游泳中,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协调的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发...
06-24宝宝玩电时 引导比禁止好       “天宝宝,不许玩电蚊香!”进来查房的值班护士见宝宝捏着电蚊香加热器的插头正向病...
母婴用品推荐
育儿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