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环节:选对补钙食物
食补胜于药补,可哪些食物堪当此任呢?比较起来,无论就钙的含量或者吸收率来看,奶类才是最佳来源,母乳最优,其次是配方奶,再后是鲜奶。以半岁内的小宝宝为例,只要每天食母乳或配方奶600毫升~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发育对钙的需求。这也是科学家倡导母乳喂养的奥妙之一。
除了奶类,鱼、蛋、豆类、绿叶蔬菜等值得推荐,3岁内的孩子可经常吃些鱼菜米糊、蛋花豆腐羹、虾皮碎菜包、骨汤面等。
第二环节:促进钙吸收
1.维生素D在提升钙的吸收以及利用率方面独具优势,它是通过增加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特异钙结合蛋白的合成,进而增加钙的主动吸收。一般说来,早产儿及双胞胎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则应在出生后2~4周开始补充。剂量为:6个月以下宝宝每天补充400单位,6个月以上每天补充400~600单位,并持续到2岁至2岁半。另外,晒太阳也是一个获取维生素D的好办法。
2.维生素C促进钙吸收。把含钙高的食物与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搭配喂养,或者制作脐橙、柚子、橘子、芦柑、柠檬等果汁饮用,钙的生物利用率可增加12%。奥妙在于果蔬中大量的维生素C参与,使得钙能更好地被小肠所吸收。
3.荤素平衡能提高钙的利用率。比如豆腐炖鱼,鱼肉中含大量维生素D,豆腐含钙多,而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使豆腐中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谷类与豆类混食,既能使氨基酸互补而达到理想化,也能促进钙质的吸收,使其营养价值“更上一层楼”。
第三环节:减少钙流失
常见的错误搭配有:
钙磷比例失衡。正常情况下,宝宝体内的钙、磷两种矿物元素的比例是2∶1,换句话说,钙是磷的两倍,如果孩子的食谱恰恰是这个比例,那么钙的吸收利用率高。如果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炸薯条等富磷食物,致使大量磷涌入体内,使钙与磷的比例高达1∶10以上,磷一旦多了,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导致缺钙。
补钙不补镁。钙与镁如同一对好搭档,当两者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镁在以下食物中较多,如坚果(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等。
天天大鱼大肉。专家发现,蛋白质摄入过量也可“排挤”钙。实验显示:每天摄入80克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掉,表明额外补钙也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因此,天天给孩子安排大鱼大肉,打破了食物的酸碱平衡,无论怎么补钙也是于事无补。
草酸破坏钙。以菠菜、苋菜为例,含有大量草酸,可与食物中的钙结合生成草酸钙,导致肠道无法吸收而排出体外。比如一边饮牛奶一边吃菠菜(或苋菜),就会使牛奶中的钙遭受破坏而白白流失。
吃盐过多。最新研究发现,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的排出量多与少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就是说,盐的摄入量越大,钙的吸收越差,尿中钙的排出量越多,减少盐的摄入等于补钙。特别是小宝宝,对盐的敏感度较高,不可按照成人口味给盐。换言之,让宝宝少吃点盐,对于补钙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