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宝宝的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以防范为主,家长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并要从生活细节和一些事件中有意地去教给孩子一些安全知识,并且教育孩子不要伤害他人。
让孩子远离伤害
“安全教育不仅要防止孩子自己受到伤害,更要教育孩子不要伤害他人。”
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伤害,他们常常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和成长的欲望驱使着他们对周围世界不断探索,因此,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如果仅仅采取被动的措施而一味回避,只会让人感到防不胜防。还有些家长甚至代劳本该孩子做的事,严格限制了孩子的各种活动,剥夺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反而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给予孩子真正的安全。上述案例中,如果家长不是单纯地阻止,而是主动交给孩子一把儿童专用剪刀,并教会其准确的使用方法,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防止了意外的发生。
安全教育从小做起
要从孩子稍微懂事起就一直给他灌输安全知识。如告诉孩子吃东西时不准嬉笑;等他会爬高了,就不允许他爬窗台,并告诉他一些小朋友发生意外的事,让他知道这样很危险;两岁多时就让他记住父母的名字和家里的电话和地址;坐电梯时,就让他自己按数字键,并教给他找警铃及求救的方法等等。安全教育一定要从小进行,莫等孩子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不受伤不伤害
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家长们都很重视,唯恐孩子们受到伤害,但有时候由于方法不当,或者疏忽大意而导致不必要的悲剧发生,广州市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李麦浪提醒家长应从生活细节处教给孩子安全知识,并且教育孩子不要伤害他人
从生活细节处教育, 以身作则,反复教育
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经常会告诉孩子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到绿灯亮才能走,可实际情况却是家长并没有认真遵守规则,孩子也犯迷糊了,到底该怎么做?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孩子毕竟年龄小,对于有些事情的危害认识不足,一次教育是不够的,家长需要反复提醒。
此外要教育孩子不伤害他人。安全教育不仅要防止孩子自己受到伤害,更要教育孩子不要伤害他人。孩子在游戏中常常不知轻重,有时会伤着对方,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家长在平时就要给孩子进行防止伤害他人的安全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预防教育
6岁之前的孩子由于理性思维正处在发育阶段,对危险的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有时为了争夺玩具互相推拉,有时甚至会用石头、棍子等物品打人。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危害性告诉孩子。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在楼梯口打闹是很危险的,家长可以用一件旧衣服包起一些零碎物件,然后顺着楼梯口扔下去,当孩子看到那散落的东西时,他对这种危险情况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不要吓唬、威吓孩子。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则可以直接讲伤害他人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使孩子从小有意识地避免危险。
造成伤害后要及时补救
家长千叮万嘱让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也不要去伤害别人,可意外总会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后千万不要回避,首先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受到伤害的孩子道歉,之后用严肃的语气询问自家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和严重后果,有时候也可以给些小小的惩罚,让他加深印象。但是,惩罚孩子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尽量单独处理,以防激起他的反叛情绪。